從5月吳長江被雷士照明公告辭去董事長及在公司所任一切職務之后,資本方與創(chuàng)業(yè)者之間圍繞雷士控制權的明爭暗斗就沒有停止過。到7月中旬,作為公司創(chuàng)始人的吳長江與繼任董事長的資本方代表、軟銀賽富首席合伙人閻焱之間的對抗迅速升級,吳長江的背后,站著的是一個包括員工、上游供貨商和下游經(jīng)銷商的龐大隊伍。
7月13日開始,雷士重慶總部、重慶萬州總部、惠州總部的員工開始罷工,誓言“吳總不回來,堅決不復工”,全國各地的供貨商、經(jīng)銷商也以停止供貨、停止下訂單等方式向雷士董事會施壓,力挺吳長江回歸。
或許,員工希望吳長江回雷士,除了經(jīng)營上的預期,更多在于感情上的依賴,一向笑容可掬的吳長江對待員工如同自己的兄弟姐妹,在圈內(nèi)外有口皆碑。供貨商希望吳長江重掌雷士,則更多的在于從道義上聲援。只有遍布全國的經(jīng)銷商,是靠著雷士發(fā)家致富的一大群人,有如吳長江分散在各地的雄師兵團,其威力誰也不敢小視。
在全國市場上,雷士擁有36個運營中心、3000多個專賣店,它們都以獨立的公司運作,沒有列入雷士上市公司的框架之內(nèi)。雷士無論在資本市場如何風光,最終利潤實現(xiàn)還得靠這些渠道終端。設想一下,這些經(jīng)銷商一夜之間倒戈,3000多個專賣店全部易幟,“雷士”的招牌忽然消失,會是怎樣一種情狀?雷士會馬上成為市場的棄兒,就算有人想去收養(yǎng),也找不到誰是主人。在那些雷士原來的專賣店里重新掛出來的牌子,可能也會在一夜之間紅遍大江南北。
中國燈具市場的現(xiàn)實是,品牌知名度很小,市場占有率很低,對人們消費選擇時的影響極其有限。所謂品牌,不過是在各大燈具賣場里的重要位置開設有專賣店,或者在各個燈具專賣店里設有專柜,讓人們一眼就能看到,隨機地就能買到。這些燈具賣場失去一個雷士,根本不會傷筋動骨,一個新品牌只要有露臉的機會,很快就會成為市場的寵兒,人們對老品牌畢竟是很容易遺忘的。
吳長江早在創(chuàng)業(yè)的前幾年,就曾遭遇過出局的危機。在經(jīng)銷商的支持下,本來要拿8000萬元走人的吳長江卻以支付兩個股東1.6億元的代價留下了,這才有了雷士后來角逐資本市場、做成行業(yè)龍頭的機會。此次吳長江與資本方代表閻焱的雷士控制權之爭,經(jīng)銷商再次站到了吳長江一邊。這些分守著一方疆土的諸侯們,始終把吳長江當成自己的領袖,惟他的命令是從。在中國燈具品牌尚不強勢的今天,只要吳長江愿意,完全可以拋棄雷士,另創(chuàng)一個品牌,而供貨商們已經(jīng)承諾給吳長江提供半年的免費供貨,經(jīng)銷商們則愿意追隨吳長江,去開辟另一片新天地。到那時,無論是軟銀賽富,還是施耐德,拿著一個失去了上下游的雷士空殼, 恐怕也難有所作為。
如此看來,雷士控制權之爭最終還是和解為好。無論是對于逐利的資本方軟銀賽富還是想借勢的實力企業(yè)施耐德,抑或是品牌創(chuàng)立者吳長江,都希望雷士健康地發(fā)展下去。雷士真滅了,誰都沒有好處。對話與妥協(xié),應該是解決雷士糾紛的理智之選。